close

2011.09.12

Day 3 行程:

六十石山→潘媽媽客家美食立川魚場→板橋

(紅字:新增景點;藍字:原有景點,但順序變動過)

因為民宿闆娘不在

所以有退款給我們自行吃早餐

就這樣意外發現了一家很棒的早餐店

位於瑞穗火車站過紅綠燈後

全家便利超商的隔壁的隔壁三角窗

生意真是好到不得了

出餐的速度也非常地迅速

且我們點的餐點真的都很好吃!大推~

吃飽後仍然要騎腳踏車回民宿

來看看他們可愛的英姿

住在這間民宿唯一的缺點就是一大早就會有敲鐘的聲音

第一站:六十石山

楊大哥說我們來的時間已經算是花季的末端

這周應該是最後一周

六十石山名稱的由來有種:

1.在日據時代,有西部(舊稱【山前】農民移民到本山之西南麓(即本鄉新興村馬加祿溪南溪帶)開墾田,種植水稻,當時農業耕作技術較為原始,鄉內其他地域之水田一甲地平均只能生產四十到三十石(容量單位:一公石等於一百公升,一台石約為一八三.四公升)的稻穀,但此地泉豐土沃,一甲地可產六十石,故稱之為【六十石(音ㄉㄢ、)山】。

2.同樣在日據時代(約民國二十年代左右),台灣樟腦業非常發達產量為世界第一,由官方統辦,是當時台灣的重要出口物資,當西部(山前)之棹林砍伐殆盡時,必需另覓材源,於是一批批的【樟腦移民】,湧向東部(後山),另起爐灶,煎熬樟油,製造樟腦。本山之樟林蒼翠、幹粗枝茂,是上好之樟材,不經幾年亦砍伐一空,形成童山灈灈,在平緩之坡地上,有許多巨石冒現散布其中,經當地腦民屈指點點數數,約有六十塊左右,因之稱為【六十石(音ㄕ、)山】。

3.在民國三十三年,西部發生本省有史以來最嚴重之水患【八七水災 】,居雲林一帶有許多閩籍之農業災民,因田產流失、淹沒,無地耕作營生,於是大批往東部遷徙,另謀生計,因移居時間較晚,平地已旱為先期移民所佔墾,只好居於山麓或丘陵【其現居住地在戶籍間號之編排上稱為---雲閩】開墾山圍,種植雜作如蕃薯、番麥【玉米】、甘蔗等,當時亦有一批災民移墾於此,惟此地屬黃土質,地方甚劣,農產甚窘,又當時交通甚為不便,登山下嶺只有羊腸小徑之步道,一切物質及農產之輸送可供挑下山來販售的總計約六十擔【擔—一人以扁擔挑二竹籮之物為一擔,在舊時容量單位之一石,其體積應相當於一擔】,故名之曰【六十石(音ㄉㄢ、)山】。

(文章來源:http://talampodoc.hlc.edu.tw/index.php?option=com_content&task=view&id=273&Itemid=46)

上山後發現花果然所剩無幾

不過至少還有~

就不算白跑一趟溜~

直接先開往最高處,海拔900 m

最高處的露台,有點小冷,且風又大

然後一步步地往山下走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六十石山
    全站熱搜

    hsubonn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